Saturday, July 14, 2007

夕阳雾起

夕阳雾起

画画记忆中自己喜欢的夏天傍晚夕阳雾起。印像中的这种时候,沉寂天地里霞飞云绕,轻烟飘荡,苍茫时空平添不少灵气。

按照物理学,傍晚的太阳光斜射到地面,在空气中走过的路程最长,光波沿途一路散射减弱。和白天相比,傍晚时,光波中减弱最多是紫色光,然后是靛、蓝。减弱最少的是红和橙色光。

夏天傍晚的色彩,饱和度很高,主要的自然光多是暖暖的橙色,让人眼看上去,温暖舒适,柔和浪漫。而阴影色彩接近于高光的补色,是较冷的蓝色。这种色彩学上互补对比,很有令人愉悦的特性。所以日落前的一小时,是搞摄影的人的黄金时刻。

而傍晚色彩最美的时候,还是在太阳快掉下地平线的前后那一小段时间。这时候直接的阳光已经不多,天光成为主要的自然光源,因此,景物上的光线非常柔和,阴影很小,对比度也很低,色彩特别丰富微妙。只是这段时间一般都很短暂,如俗话所说,“好景不长”,夜色很快就会接踵而至。


有趣的是,世界上的一切,相连相比总是近似。有时候也觉得,人一天的心情,最丰富微妙的时间,多是在傍晚。无数的小说电影,也在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感触认知最丰富,大概也是精疲力未尽,夕阳红满山的时候吧:))

Thursday, July 12, 2007

酒以后,村庄以外,梦乡以来

1

掌心相对合一

梦就划向水

庸碌的鬓发被月光浸透

洗不去的还乡俗念

从肉身填满脑尖

借一句归去来兮的低吟

预感举目之间面容的衰变

遥想若干迟疑的脚步

必将踩过门前杨槐的影子

岸边仍躺着发青的童年

小河是缠绕村庄的十指


王赤的电子小画

2


每一轮乡愁的长度等于

鼠标点击故国的速度

除以酒杯碰撞月亮的频率

而下半生的含义略小于

仰望天穹的有限收敛

乘以酒精烈度的平方

加上重复做的梦

再减去客居异乡的陈年


王赤的电子小画

3


此刻的月色重如银器在手

让诸事显得轻渺

让天堂萎缩至寸步之遥

让前身今世来生的位错

刹那间勾销于一文酒

一如星光遁入尘埃的空穴

承应天宇到眉宇的因果


王赤的电子小画

4

隔着一只酒杯的温度

我仿佛亲手触到

醉意深处的襁褓中

熟睡了的年迈的故土

当逝水神伤,五更过后

别告诉我

那衣冠不整的

是刚刚醒来的我的村庄


王赤的电子小画

Title

Body

Thursday, July 5, 2007

山乡夜


很久前的涂鸦,少年时留下的大巴山里小城一角印像。

在老家县城里,“荫翠”是最老山里的同义词。荫翠是大巴山里一个小镇,比荫翠更山里的地方,大概已经没有名字可叫了。有时在东河里游泳画画,表弟表妹就会指着白云漂浮的无限远的大山残影说,荫翠就在那后面。很长时间,荫翠对我来说都是个神秘而又向往的地方。

刚开始跟表弟表妹去集市上买柴,我奇怪他们为什么不象买蔬菜一样的讨价还价。过后才告诉我,这些是荫翠上面下来的山民,背着一两百斤的山柴,要走一整天山路才能下得来。

后来荫翠通了汽车。有一次再回老家,跟车上去赶集。到了荫翠,很小很小一个小镇,就一条小街,十几个门面,却熙熙攘攘,到处都是背着背篼、背架子的山里人。荫翠的房子、街道都特别的矮小狭窄。十二岁的我,都有直不起腰的感觉。后来到迪斯尼儿童世界,又想起荫翠的小街。

对荫翠记忆最深的,是在小街尽头,集市的外面,路边坐着长长一排十几、二十个喂奶的“女人”。一个一个,看上去比我大不了多少,年龄不过十三、四岁,有些显得更小,自己都还象孩子一样。每人头上盘着大大黑布团,一边喂奶,一边和旁边的人说话。笑起来,露出的还是孩子样的笑。

好久好久,我都在想象她们的一生会是个什么样。

PS: 这里画的不是荫翠。那是在大山上,没有河。看这画想起老家,就想起荫翠。

Wednesday, July 4, 2007

林趣 (3)

继续寻觅,继续涂鸦。。。

一个朋友看了我的第一副《林趣》后留言道∶

《林趣》一画确实挺有趣,其趣味就在它在无意间揭示和表证了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我感到您文中最后一段“随机”、“无序”这四个字也挺有趣,但仍可讨论。从“数学角度”看,建议用“混沌”二字较合适些。当前对混沌的流行定义是:混沌是由确定性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产生的一种貌似无规则的、类似随机的现象。更确切地讲,混沌是决定性系统的伪随机性,混沌不是简单的无序,而是没有明显的周期和对称,但却具有丰富的内部层次的有序结构。树枝初看是杂乱无章丛生,其实他们都是由幼小树苗有小到大的有序生长而来;同样,以它们为对象的绘画,自然也是应当有序的。——哈哈,您以为如何?供一笑(即帮“安抚一下郁闷的心灵”)。

我的回答是∶

很有意思 有道理混沌不是简单的无序,而是没有明显的周期和对称。我不太懂混沌学,读了读大概的“定义"后,觉得它还有一个主要的特性 - 它表现出的不确定性,就是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未来状态的巨大变化。 从这种意义上讲,传统的动力系统也许更适合来解释这幅画。如果是同样的树种和类似的环境,它们长大以后的各种性质都非常类似。 如果仅从画面来说,也许我们可以比较线条的密度,走势,交叉开合的角度,树叶的大小和密度随高度的变化和分布等。当我选择下笔的方式和落笔的节奏后,没有多想,它们自然就够成了画面上的分布。用同样的笔法和节奏,我可以画出太多这样的涂鸦,而且都会有非常近似的风格,虽然我肯定不能每次完全重复一样的画法。也就是说这样画树林,结果和初始值的关系还是很强的。

很久没有把数学和画拉到一块聊,而且涉及到的几个专题都不是我的专业。对与不对,先乱说一通,也供大家笑笑 : ) )

关于混沌学说,可能大家熟知的最经典的说法是南美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导致亚洲一场剧烈风暴。

Monday, July 2, 2007

林趣 (2)



兴致所至,信手涂鸦,不亦乐孚。。。

一方面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说,一方面又有世事难料之科。生活中的事,常常很难说。埋下一个因,何时能结,何时能收,谁也难预测,谁也难说准。即使有收,也难说是个什么瓜。

这几天又读统计,想要的东西还未有所得,倒在郁闷涂出一番乐趣。。。

Fun of Strokes - Forest (2)

Though my quest in Inference Theory for assessment and testing has not yield much results yet, I continue to have fun with line strokes in Photoshop.

Sunday, July 1, 2007

林趣 (1)



周末在家,又拣起很久不看的数学,寻寻觅觅,希望对自己需要的算法有些启发。随机模型、统计优化一类的东西,看来看去,不由再次纳闷,为什么大家不能把书都写的更生动,更有意思一点。也哀叹自己当学生时,遇到教统计的,都是些照本宣科,跳不出书本的人。

本来是门不停给人以无数魔法似的工具、可以处处发掘出潜伏在表象下真谛的学科,却也总是挂起一幅百变不惊的面孔,谦虚到几乎虚伪的地步,无聊之极。参数套公式,公式套参数,本也没什么可非议的,但总可以时不时提醒一下这些可怜的天眼未开的学子们为精彩庆贺,为神奇赞叹啊。

我当初对统计的兴趣,在萌发之前,就被那几打质量参差不齐的电灯泡给谋杀了。直到现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还是只会在自然的面前,才衷心赞美随机世界内蕴的和谐和归律。今天再看统计的最大收获,还是这幅随机的涂鸦,让无序的线条,安抚一下自己郁闷的心灵。


Fun of Strokes - Forest

Searching algorithms for a new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model, I am wondering through literature and books for last a few days. It reminds me how boring many of the statistical textbooks were when I was a student. Even worse, most of people taught my statistics could only recite the book. Consequently, among all branches of mathematics that I had exposed to, statistics and its alike became subjects that I am least interested.

My new model definitely needs new theory and algorithms. My hope is to get some hints how I can approach my task here. While there is no light on my endeavor in math yet, taking a few minutes break by scratching in Photoshop is much more fun :)

It is quite enjoyable to see that random strokes turn into a pleasant drawing simply because of the basic nature of random distributions.

One friend suggested if this drawing can be viewed as an example of the chaos theory that there are patterns and orders among seemly completely chaotic objects.

After checking some layman's definition of chaos theory, I think that traditional dynamic system is probably more suitable here. The chaos theory has a critical characteristic of unpredictability towards to small turbulence in initial conditions. This drawing actually responded well under our initial conditions: density, line angels, stroke size and moving patterns of drawing. I could draw another 10 such pictures under the same factors that I keep in mind when stroking over the screen and I know all of them will have very similar styles :))